(記者 宋晗語) 春節期間,未來科技城企業市值風云的創始人楊峰,在朋友圈發了一條點贊余杭營商環境的內容,短短幾段話迅速火出圈。帖子爆火的原因,是它道出了不少余杭企業家的心里話。

昨日,記者采訪楊峰,其間他多次提到“余杭是最懂企業的政府”。余杭的營商環境到底優越在哪里?能讓余杭企業家發出這樣的感嘆?

回顧這些年來的發展,不難看出余杭一系列“漂亮成績單”背后的最大支撐是政府構建起的為企服務新生態。一言以蔽之,就是余杭了解企業的痛點,懂得如何用企業喜歡的方式化解難點。

整合資源 優化升級

以推進政務服務增值化改革為重點,余杭區于2023年8月在全省率先打造“一中心一平臺”,即余杭區企業(人才)綜合服務中心和“余省心”企業(人才)數字化服務平臺,用線下一站式服務、線上一體化回應的方式,照顧企業、人才在余杭發展的方方面面。如今,“余省心”升級至2.0版,服務功能持續拓展,操作界面更加友好,加上迭代“企業金融”“企業出海”等企業成長發展“一類事”,全方位、多層次、精準化的服務企業,原有政府服務的系統集成優化,讓企業辦事不用申報、不交材料、不用跑腿,只需一鍵確認信息無誤,即可實現惠企政策“主動上門”,資金兌付“無感到賬”。2024年,“余省心”平臺上線政策606條,兌付企業14.21萬家次,兌付資金50.97億元。

企呼我應 閉環解決

遇到解決不了的難題時,余杭企業總會想到政府給到的“錦囊”:通過“余省心”平臺訴求服務功能或者手機端“企呼我應訴求碼”尋求幫助,由區企業(人才)綜合服務中心接收、研判,再將訴求給到相應部門解決,最終以企業滿意度作為辦結標識。2024年2月29日17:37,杭州頂松自控設備有限公司在“余省心”平臺提出訴求,企業在申報一項補助時,因電子簽章遇到問題,無法提交,希望能夠延期申報或解決系統問題,而該項政策當晚24時申報截止,部門已經下班,看起來沒有解決的可能。區企服中心收到訴求后,在溝通后立刻轉派系統技術工作人員,加班加點為企業解決問題,僅2個半小時便完成,最后,企業在平臺上寫的反饋是“非常非常非常滿意”。2024年,全區政務“一網通辦”辦件數513.24萬件,“一網通辦”率98.82%。

延伸觸角 服務無邊

余杭區人才總量超過45萬,市場經營主體總量突破30萬戶,如何讓如此大體量的企業和人才心無旁騖?余杭政府完全將自己放在一個“服務者”的位置。2024年,余杭在全區組建41支服務小分隊,下派580名干部成為助企服務員,成立300多家企業服務驛站,針對急難險重需求,隨時隨地上門為企業辦事。例如創新濃度最高的未來科技城,2024年通過“伴飛行動”“助企服務專員”等形式,累計走訪企業超2000次,協調對接企業訴求問題超1000個(項),并推出10期“雨露直通車”系列政策解讀短視頻,以直觀、易懂的方式為企業進行解讀,提供更加精準的政策指導。

用“真金白銀”扶企,以“真心實意”服企。加上線上線下服務集成、“一核多點無邊”服務矩陣,余杭以“無事不擾、有事必答”的誠意,為企業、人才厚植更適宜的創新創業熱土。

分享: